楚雄日报全媒体刊发:遇见楚雄丨火把节来啦!这套清代武定彝族土司家眷服你见过吗?
元代李京《云南志略》记载:
“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”。
彝族火把节
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充分体现了
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
是彝族传统文化中
最具标志性的象征符号
《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》规定
火把节为楚雄州的法定节日
今天的
“遇见楚雄”系列报道之
“文物楚雄”
在欢庆火把节的同时
带你看一套
清代武定彝族土司家眷服
↓↓↓

文 物 赏 析
清代武定彝族土司家眷服
衣长100厘米,袖通长140厘米;裙长88.5厘米,宽114厘米。
云南省武定县环州乡征集。
清代武定彝族土司家眷服,丝绸质地,制作于清代末年,使用至民国初年。包括盖头帕、上衣、裙子、三角包。盖头也叫虎头面罩,圆形,四周缀流苏。蓝绸缎暗花布地上衣,立领,右衽,布钮,宽袖,衣襟边绣清代流行的蝴蝶、祥云、莲花、凤鸟等吉祥纹饰。绿绸缎长裙,片状,裙摆正面打籽绣牡丹、蝙蝠等纹饰。菱形包绣花卉及凤鸟纹,底缀彩绸条。

整套服饰制作精美,风格与当时内地贵族服饰相近,但也保留着彝族传统服饰特点,是彝汉文化相互交融互鉴的结果。

此文物在楚雄州博物馆藏。
图 文:金永锋 尹丽娟